骨外固定术是将骨圆针穿过远端骨折处的骨骼,利用夹头在钢管上的移动和旋转达到牵引复位,维持固定,骨折断加压,矫正移位的目的。外固定术有利于感染的控制,维持肢体的长度,促进骨折愈合,可以纠正早期的成角畸形与旋转畸形。
穿针是骨外固定的主要操作技术,穿针技术的好坏,不仅影响骨折固定的牢稳性,而且关系到合并症发生率的高低。因此穿针时应严格以下操作技术:
1.避免副损伤:充分了解穿针部位的解剖,避免刺伤主要血管与神经。
2.严格无菌操作技术,穿针须在感染病灶区外2~3cm。
3.严格无创技术:穿半针和粗直径全针时,钢针的进、出口用尖刀作0.5~1cm的皮肤切口;穿半针时用止血钳将肌肉分离后放置套管再钻孔。钻孔或直接穿针时不要用高速动力钻,穿好钢针后,应活动关节检查钢针处皮肤有无张力,有张力时应切开减张并缝合。
4.正确选择穿针位置和角度:钢针尽可能少或不穿越肌肉,或者选在肌间隙穿针:单平面穿针时,一骨折段上钢针之间的距离不少于6cm。多平面穿针时,一骨折段上钢针之间的距离也尽可能大些。钢针与骨折线或关节面的距离不少于2cm。多平面穿针时钢针的交叉角度:全针为25°~80°、半针与全针为60°~80°。
5.正确选择钢针的类型和直径。
6.针孔用酒精纱布及无菌纱布平整包裹。
适应症
开放性骨折;
闭合性骨折伴广泛软组织损伤;
骨折合并感染和骨折不愈合;
截骨矫形或关节融合术后。
上一篇:高选择性周围神经部分切断术:
下一篇:肉毒素注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