脑萎缩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神经病变疾病,其发生群体主要是中老年人,发病后,患者在生活上、工作上失去了自主本能,发展到生活能力、机体控制能力全面下降,直至卧床不起。据统计资料显示,每年约有1500万人死于脑萎缩,占总死亡率的50%以上。
什么是脑萎缩?
脑萎缩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脑细胞减少、脑体积缩小,影像学上可见脑室扩大,脑沟增宽。脑萎缩其实只是一种影像学上的概念,而不是一种疾病,也就是说片子上显示脑萎缩,不代表就会出现症状,反之,脑萎缩可见于生理性退化和许多种疾病。
脑萎缩的症状
生理性的脑萎缩一般不会有明显的症状,病理性的脑萎缩,根据萎缩部位不同,会产生不同的症状。
大脑半球的萎缩会出现记忆力下降、反应迟钝、学习能力下降、语言障碍、行为异常、性格改变、幻觉等痴呆的表现,阿尔茨海默病是痴呆最常见的病因,海马萎缩是本病重要的早期征象。
小脑和脑干萎缩会出现头晕、行走不稳、眼球震颤、眼球活动障碍等。
脑萎缩的病因
1.年龄:随着年龄的增长,人体会自然的丢失一些脑细胞,就像人老了皮肤上的胶原蛋白会减少一样,但是这个过程非常缓慢。
2.脑血管病及脑外伤:脑血管病变后,其分布区域的脑细胞缺血、缺氧甚至坏死,脑外伤可直接导致脑细胞的损伤,健康的脑细胞越来越少,最终形成脑萎缩。
3.B族维生素缺乏:有研究发现,维生素B12缺乏者相比于维生素B12正常者,其大脑体积更小。
4.中毒:一氧化碳中毒,酗酒、慢性酒精中毒等均可造成脑萎缩。
5.睡眠不足:脑细胞得不到充足的休息,久而久之就会造成脑萎缩。
6.感染:梅毒螺旋体、HIV等病原体侵犯脑组织,引起脑细胞损伤、坏死,从而引起脑萎缩。
有症状请及时就医,只有及时就医,才可以有效缓解疾病的发生进度。切勿抱有侥幸心理,以及切勿相信江湖游医。
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脑萎缩的变化与预防